传媒顾问

梁家僖



社会职务

文旅部 香港青年中华文化传播大使 
香港文汇报《他乡港声》专栏作家 
中关村京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创业导师 
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芳香本草分会副会长 
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会执行委员兼文创组组长 
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理事及创新工商委员会委员 
香港青年新创见会董 

人物经历

2022年

1月,香港商报,“我还是在北京过大年”——在京港人梁家僖的“岁岁念”。在北京什刹海,他告诉记者,来京十多年,他已融入了北京生活,并感受到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也享受着与北京市民同等的生活待遇,记者问他因为疫情在北京过第三年春节的感受,他说:“这其中有甜酸苦辣咸麻鲜,滋味真是太特殊了。” 

2021年

10月,舌尖上的“一带一路”北京开展,香港展位架起文化沟通新桥梁两岸,2021丝绸之路国际艺术季现场,记者注意到由中国香港(地区)商会连同国家图书馆共同打造的文化展位各位吸睛。站台上,陈列着与敦煌文化、古籍善本等相关的格式文创产品,透着淡淡书香,传着悠悠文脉,成为本次艺术季上的一大亮点。展区负责人、香港青年艺术家梁家僖对记者说,这次参加艺术季,目的就是与国图联手,向更多的内地朋友传递香港前沿艺术的理念,同时更重要的,也要向香港朋友们传递祖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以此促进香港与内地的民心相通。 

7月,中国香港(地区)商会“贺建党百年,祝中华长盛”庆典暨《内地港人•百人百事》公益系列纪录片首映仪式在北京举办。活动现场播放了最新制作完成的清华大学香港学子李泽森、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会长萧惠君、自然派食品集团总经理缪亚莲、香港新媒体艺术家梁家僖的纪录片。 

7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7月1日早8点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前来观礼的在京港人纷纷表示对能来到现场参与盛事感到非常荣幸,心情十分激动。「我回去后还要去网上看视频回放」梁家僖表示,自己会向所有亲朋好友分享这次难得的经历。采访的最后,几位港人还一起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献上祝福。

5月,人民网报道,2021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了本年度“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交流重点项目”名单。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先生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倡议,中国香港(地区)商会策划出品的《内地港人•百人百事》公益纪录系列短片顺利入选。该片制作团队中包括总监制梁家僖,总制片李易臻,内地导演米克和市场总监周维德。 

4月,中国国家图书馆 十四五规划文化产业内地与港澳协同发展研讨会。为了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关于支持建设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支持澳门「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要求,中国香港(地区)商会文创组一力促成商会与国图开展全方位文化交流,梁家僖在会议上作出「十四五」文化产业内地与港澳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解读报告。

4月,大公报报道,国家卫健委:内地港人凭居住证可免费接种疫苗,他表示“这一政策出台,无疑是对香港同胞的重大利好,政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了同等待遇原则,这也是最贴心,最让港人们感动的一点。” 

3月,于大公报建言关于香港“回港易”政策,很多内地港人其实都在其他城市工作或生活,如果在广东不用隔离,建议在其他省份也应同等待遇。 

3月,两会期间香港大公报报道,「代表委员:提升文化自信 讲好香港故事」,关于“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提升香港软实力,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梁家僖指出在香港有很多才华横溢的文化人,但香港的问题在于有专业人才但缺产业思维和长远眼光。国家做出了支持香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顶层设计,香港应该抓紧动起来,比如可以由香港和内地联合成立一个工作组,广泛汇聚行业专家,对发展文化产业进行深入调研。众所周知,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北京和香港应该提前绸缪,加强彼此在文化领域互联互通,让南北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把中华文化这个总IP发扬到全球各地。 

2月,香港文汇报专访,「行走京港文化江湖 创新传统硬核输出」,他以文化跨界科技传播中华精粹。「中华文化的根就在《易经》」《易经》起源于天文,从古天文记载和现实生活里追溯,他发现,像天文星宿这样的文化意向东西方皆有,比如在敦煌石窟里就能看到12星座和二十八星宿的融合。「大家都知道西方有12星座,而东方更早已有二十八星宿,但现代人知道的却不多。」 

2月,经济日报采访,热衷中华传统文化的梁家僖表示,这个春节期待在北京过一个“文化年”。 

2月,香港商报报道港人在京过大年,梁家僖表示已提前做攻略在京过「文化年」,他与香港家人「云拜年」「云聊天」「云喝茶」。留京「就地过年」的他,准备推出中国古天文二十八星宿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创意IP产品,和朋友一起参加北京政府推出的「福满京城春贺神州」2021年春节、元宵节文化活动。  

1 月,受香港文汇报约稿为《他乡港声》专栏写作,内容关于内地工作生活所见所闻,最新发展情况,以及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等等内容。 

2020年

11 月,第二十三届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 京港文化产业合作专题活动圆桌论坛,围绕“新基建背景下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助推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主题,他结合“创意下乡”经历谈到文化科技融合表示,可以通过创意设计、科技赋能、宣传渠道,帮助当地的生产业赋能升级,宣传推广,塑造品牌。

8 月,受聘为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芳香本草分会副会长。 

2019年

12 月,被北京大学峰火文创年会评选为年度文创人物。 

9 月,“库尔班大叔杯”和田礼物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他作为论坛嘉宾,共同探讨文创对于扶贫的意义,助力精准脱贫实质的方法路径。 

9 月,被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采访,希望香港警方能严正执法,尽快恢复社会秩序,也希望香港和内地可以同心协力,共同发展。“内地港人一直都希望风风雨雨能尽快过去。破坏是容易的,但是建设要很长的时间,也需要同心协力。” 

8 月,被人民政协报采访 “香港青年:不同选择 不同人生”。“这批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港青想对乱港暴力分子说:如果你们真爱香港,就应当擦亮眼睛,回归理性与法治。他们也希望更多港青听到他们的声音,打开眼界,抓住机遇,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8 月,香港大公报,斥暴徒捣乱香港机场,严重影响商业。 

7 月,香港大公报,香港各界青年严厉谴责暴徒暴力行径,敦请司法机关依法严肃追究违法行为。 

5 月,出席 “第十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论坛” 圆桌论坛并发言,论坛主题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助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他认为IP关键是要打动人心,指出文化旅游跨界融合几个关键词:颜值,游戏化,品牌运营。 

5 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期间,港文化人建中西文明交流桥梁大公网专访。“不论是创作书法、国画,抑或在时尚服饰、前卫音乐中融入中国元素,中国文化对外国朋友越来越有吸引力。而在香港这个国际化平台的助推下,中外文化交流的热度也越来越高。” 

5 月,中国香港(地区)商会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体育嘉年华主持人。 

4 月,一带一路论坛期间,于文汇报发表香港在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优势评论。“未来香港可以运用在周边贸易、引进外资、区域合作、制度关税等方面的经验优势,抓紧“一带一路”机遇,继续拓展对外开放领域,比如将现代服务业与内地制造业优势互补;协助内地企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以大湾区贸易路径减少国际贸易摩擦等。” 

1 月,于大公报发表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相关评论,他认为居住证为内地港人带来情感认同。   

2018年

12月,于《文化产业导刊》发表《香港青年应如何积极融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论文。  

9 月,被中国新闻网采访关于京港高铁香港段通车建议,若设套票可吸引更多人往返。 

9 月,被中国文化报采访关于内地与港澳中秋节日文化交流。 

9 月,于大公报解读中非合作论坛,就文化交流及贸易作出评论。 

9 月,受邀到武汉参加 “艺海流金 —— 荆楚韵・长江情”内地与港澳文化界交流活动,作为香港青年代表与湖北文创人士共话交流合作,并接受中新社采访。“黄鹤楼在蛇山,与龟山隔江相望,龟蛇相加是玄武,这明显受道教传统影响。” “中华文化是创作的富矿,也是中国设计师、创意工作者与国外同行竞争的“杀手锏”。像VR/AR,3D打印或是新材料,这些技术创新全世界都可以用,唯独文化脉络是独特的。” 致力于以创新手段呈现传统文化的香港青年梁家僖表示,江城文化有许多可挖掘之处,自己愿意就此追“根”寻“魂”。     

8 月,于大公报评论国家艺术基金港澳台申请情况。“从事文艺创作都是有梦想的人,但碍于客观条件,很多都无法施展,这项政策使社会资源更有效分配。” 

7 月,第 5 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征集仪式上,以 “传统文化资源与文创产品开发” 为题,和各嘉宾进行探讨。 

6 月,戊戌年甘肃天水市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接受中国新闻网采访。“寻根,毕竟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包括港澳海外地区。国家在提文化自信, 文化复兴, 港澳同胞可以帮忙在海外传扬、散播、弘扬我们的国家文化。”  

5 月,由文化和旅游部组织「2018内地与港澳青年文化创意产业交流营」在深圳开幕,依托「首届内地与港澳文化产业合作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合作论坛」,以「传统与现代融合,大湾区设计圈新起点」为主题,旨在促进内地与港澳文化创意产业领域青年人才深入交流。梁家僖发言关于粤港澳大湾区文创发展,发布已开发文化产品有网易新闻百万级流量IP文艺交流栏目《香港文艺侠》,以及一分钟中法文化交流栏目《拉菲兄弟》。个人原创之新媒体绘画作品亦已被前香港特首梁振英、英超著名球员欧文、韩国驻香港领事等数十位名人收藏,并取得著作权及开发相关IP衍生品。 

4 月,被人民政协网报采访,他表示内地给了他发展空间与机会,参加人大紫荆谷项目让他结识一群文创创业者,在国家文化复兴大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他表示在5月份将邀请30位内地与港澳文创设计师组成交流团,参加深圳文博会大湾区文化产业活动论坛。  

3 月,作为香港青年代表被CCTV13 央视新闻频道采访报道,他表示希望看到更多的香港青年来内地发展,共同交流,把握机会,融入国家发展。   

3 月,向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女士递交七千字建言书 ——《国家大方向下香港青年国内发展挑战与机遇》。 

3 月,被人民网采访, 在“国家发展战略与香港青年机遇”座谈会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就推动内地和香港青年相互交流等工作发表讲话,与会成员围绕香港青年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机遇和发挥作用进行交流互动。作为参加团体的紫荆谷创新创业发展辅导中心共15名成员参与,其中梁家僖表示,希望看到更多的香港青年来内地发展,共同交流,把握机会,融入国家发展之。 

2 月,于大公报解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他指出重点是培养大量高端复合型人才。“湾区内已有一批熟悉三地环境的人才,未来可组织各类活动,让这些人担任“导师”,协助培养熟悉国内外情况的复合型人才。此外,大湾区还可借力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将复合型人才培养纳入其产业板块中。”

2017年

12 月,北京晚报报道,作为在京港人代表,他被香港政务司司长张建宗接见。 

10 月,他于文汇报解读十九大报告关于对外文化传播中的香港机遇及优势。  

4 月,被人民政协网采访,他表示紫荆谷“中国内地市场创业成长营”对港澳台青年在内地创业很有帮助。如果将来有需要,他也愿意为香港到内地创业的青年提供一些帮助。 

2017年以前

2013 年 10 月,第十七届京港洽谈会 -京港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推介洽谈会上被大公报采访。梁家僖服务于香港某家文化投资基金,在2012年京港洽谈会已对文创产业感兴趣,他说2013年京港洽谈会的文创项目增加了几十种。他希望通过观察比较,与北京的企业合作“创意园”项目。